虽然不是梅雨季,但是这几天总是湿哒哒的,雨水滴滴答答地打在车窗户上。映入眼帘的,是一对撑伞的母女,母亲撑着伞,其伞面有意识的偏向女儿那边……女儿是一个年轻的吸戒毒人员,曾经深陷毒品的泥潭,几经挣扎,今天正准备接受毛发检测,以证“清白”;她的身边,是她的母亲,在全程陪同着。
“妈,我答应过你,我会改好的。检查下来肯定没问题的。”服务对象小鼓(化名)轻声说道,她的声音中带着一丝坚定。母亲紧紧的两手相握,那双曾经无数次擦拭眼泪的双手,微微颤抖。母亲的眼神中既有对女儿能否戒除毒瘾的担忧,也有对女儿曾经迷失自我的失望。
检测室内,毛发检测的工作人员正细心地为小鼓剪发,提取其生物样本。母亲跟了进去,她的目光始终没有离开过自己的女儿。女儿小鼓顺利的完成了三年的社区戒毒期,一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告别自己的过去。然而,在母亲眼里,依然充满未知。母亲知道这种毛发检测可以起到监督作用;所以,万一女儿又对她撒谎了,其检测的结果又会对孩子的未来产生重大影响。她一遍遍地询问禁毒社工施老师:“这次检测结果多久能出来?”虽然毛发检测的耗时很短,但是在这段等待的时间内,其每一分每一秒都像是在考验着母亲的耐心和决心。她努力保持着镇定,但内心的紧张却如同潮水般汹涌澎湃。她回想起孩子曾经的叛逆和迷失,心中既有恨铁不成钢的失望,也有对孩子能够回头是岸的希望。毛发取样完成后,施社工和母女俩交谈了一会儿,了解一些小鼓的近况,也表达了对小鼓保持操守的信任;另一面也安慰小鼓的母亲,日常同一屋檐下一起生活,女儿的康复,家人也是有目共睹的。“施老师您忙,结果出来后,大家都放心。我们回家吧,孩子。”母亲的声音中透露出一份安心。女儿小鼓挽着母亲的手臂,母亲另一只手打起了伞,母女俩一同离开,看着她们的背影,总感觉和进门时候稍许不同,步伐似乎更坚实了一些,而有一个镜头却始终相同——母亲的伞永远偏向女儿。
在这间小小的毛发检测室里,大家目睹了一位母亲对孩子的爱,她用自己的方式,陪伴着孩子走过了一段段艰难的旅程。母爱的力量显得尤为强大,它能够跨越一切障碍,给予孩子最坚定的支持和最温暖的拥抱。这份母爱加持下的社区康复成功的个案,是对所有在困难中挣扎的家庭的鼓励,也是对那些迷失方向的孩子的呼唤:无论何时,家庭都是孩子最温暖的港湾。
自强虹口北外滩社工点 施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