岁暮天寒,冷冷的冰雨不肯有一刻的歇息,任性而执着的游荡在大街小巷。我来回不停的踱步,时而透过雨雾,遥望远处,期盼奇迹会出现;时而打打电话,当听筒一遍一遍传来,你拨打的电话无人接听时,无奈的放下电话。无奈的告诉自己,再坚持等待半小时,不来我就离开。这样的场景,一次次的出现。从最初的愤怒、委屈,不理解到现在的些许麻木、淡然。
从初时的询问到质问,得到的永远都是波澜不惊的:我忘了。表情永远是那样的木然,没有任何的愧疚、歉意。没有一句表示道歉的话语与解释。这是作为社工的我与戒毒对象李越(化名)接触时的工作画面。此时此景,尼采的话语,在我心里静静地流淌。我感到难过,不是因为你欺骗了我,而是因为我再也不能相信你了。
每次都接纳的,不厌其烦告诉他,社工等不到他时的担心与感受。经历了对象的多次波澜不惊后。我告诉他,很好奇他是不是从来都不会道歉的,他遇到此事情的感受是什么。对象沉默良久。社工又根据他现实中与社工的相处模式。问及他过往的经历中是否也有相似的熟悉经历。当社工运用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,与对象深度沟通时,李越终于打开了他尘封已久的童年故事。他自童年有记忆开始,父母经常吵架打架。许诺他的事情从来没有兑现过,他如果和父母说此事,就会被叱责打骂。后来父母离异。他的父亲稍不顺心就拿他出气,拳脚相向。因此他从小到大一路打架,曾多次被行政拘留。当他的讲述,有缓慢到疾风骤雨,几度哽咽。我也由此看到了童年时期那个孤独的、委屈的、缺乏爱与安全的孩童。在接下来的工作中,社工协助他接纳他内心的小男孩。给予他理解、支持与爱。疗愈他童年的创伤。随着时间的推移,他也渐渐看到了他身边的资源。
以后的接触中李越都可以按约前往,偶有事情也会打电话告诉社工。看着神色不在木然,有着变化交织的情绪的李越。用如果厌恶现在身处的黑暗,就努力变成想成为的那束光。这句自己比较喜欢的文字送给李越,以期照亮来时的路。
普陀工作站 王怡竹 供稿